在《狗心》中,著名外科医生普列奥勃拉仁斯基教授能通过手术使人返老还童 有一次他把一个刚刚死去的无产者、放荡不羁的巴拉莱卡琴匠的垂体和睾丸移植到一条叫沙里克的野狗身上,结果惹出一系列的乱子来 四条腿的狗变成了直立行走的人,而且他的相貌和脾气秉性明显带有巴拉莱卡琴师的影子 他满口污言秽语,读恩格斯与考茨基的通信,不服教授的管教 最后教授又不得不把这个作恶多端的“狗人”沙里克恢复原型 作为科学家,教授或可说是失败者,但作为人,他从这次失败的实验中得出一个结论:应该把人类从无产阶级高喊的口号的畸形影响下拯救出来 《狗心》创作于1925年,当时苏联刚刚建国不久,这是俄罗斯历史上较为复杂的一段时期,曾经各种政权和政党交替统治,给当时人们的社会生活也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苏联建国后,面临严峻的国内和国际形势,1918年9月,列宁公开称要开展一场针对资产阶级反对派的“红色恐怖”,赋予全俄肃清反革命和怠工特设委员会(简称契卡)拥有不经审判便可执行枪决的权力,这造成了当时社会的一片恐慌 在教授菲利普·菲利波维奇看来,恐怖对动物尚且不起作用,更别说出于高级发展阶段的人了,这只会引起人们神经的紧张麻痹和社会的恐慌 这里其实也是表达出了布尔加科夫对于当时统治阶级的看法,光靠恐怖是不能实现社会的安宁的,对动物要靠爱抚,那么对于人,还是应该安抚而不是恐怖的手段 但是在当时高压的政治环境之下,作家只能用这种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 菲利普·菲利波维奇·普列奥布拉任斯基菲利普·菲利波维奇·普列奥布拉任斯基教授是一位天才的外科医生 多年从事改善人种和“恢复青春”问题的研究,无论出身还是信仰,他是一个民主主义者,典型的莫斯科知识分子 他身上具备传统的人道主义高尚道德情操,看不惯愚昧落后的社会风俗和混乱无序的新社会,对所处的苏维埃现实、新社会中人们的道德准则是以一种怀疑的眼光进行审视的 沙里克流浪街头的野狗沙里克瘦骨嶙峋、失魂落魄,它拖着被厨师用开水烫伤的身子倒卧在大雪纷飞的街头痛苦的呻吟,眼看就要奄奄一息 但它仍然对可怜的女打字员怀有深切的同情心 在来到教授家之后,沙里克亲眼口睹了公寓管委会施翁德尔等人与教授为住宅问题发生冲突,看到头脑简单毫无人性伦理的无产者施翁德尔骄横跋雇、妄自发号施令,粗暴干涉别人的生活,对他们的行为充满鄙视和讽刺,因教授对他们的态度而对他充满钦佩之情 《狗心》具备科幻作品和讽刺作品的要素,同时还有着深刻的政治内涵和哲学内涵 小说中的沙里克是作者所要抨击的“流氓无产者”的化身,集中了粗鲁、无耻、酗酒、偷窃、说谎、告密等种种卑劣品质,他唯一可以炫耀的只有自己的出身 布尔加科夫无情揭露了那些混入革命队伍的“沙里克”们的丑恶嘴脸 普列奥勃拉仁斯基教授(他的名字在俄语中意为“改造者”)是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典型、一场风险很大的优生学实验的主持者,这容易让读者联想到列宁领导的对俄国来说似乎有些冒进的社会全面改造试验 教授已经认识到:“如果一个研究者不是顺乎大自然,与大自然并行地摸索着前进,而要使问题加速揭开帷幕”,那么结果将是灾难性的 那么,十月革命后的社会全面改造呢 是否会导致灾难性结果 很有可能就会发生这样的情况:“给你一个沙里克,吃不了兜着走吧 ”在这一意义上,《狗心》可以说是对俄国革命的拒绝和否定 沙里克本能地想改变全世界全天下,以此来满足自己的野兽本性,他以自己的卑微出身缺乏教养为荣,以一切低下为荣,以此来抬高自己,因此,他低毁诬蔑普列奥布拉任斯基教授为了提高自己的地位 沙里克之流的外表和其他人没什么区别,但他们的本性是不人道的,当出现令人垂涎的东西时他们就露出真而口暴露出真正的本性,变得十分丑陋 所有最高尚最神圣的东西只要让他们一触碰就完全变得与之相反了,他们所有的人道主义精神都被自私的本性所代替 所有的不幸就在于,沙里克之流不会考虑社会公平 他们想的全是自己 普列奥布拉任斯基教授曾指出:“社会混乱是在头脑当中的 ”人们自己制造混乱和沙里克主义 以施翁德尔为代表的布尔什维克对自然进化规律的嘲弄和忽视势必会产生越来越多的沙里克,他们在现实社会中无孔不入,处处以主人的身份自居 厚颜无耻、盲口自信、道德败坏、认为自己的权利神圣不可侵犯的流氓无产者们把俄国带进了前所未有的危机之中 作家布尔加科夫对俄罗斯在1917年进行的破坏性变革敲响警钟 在对待社会发展人类进化的问题上,作为一个真正意义上大写的人,必须以高度的道德意识和人道主义精神加以界定,无论何时何地都要担负起对社会、对自然、对自己的行为、对自己的决定的责任 这种责任是无可推卸的 在布尔加科夫看来,与教授将狗变成人的试验异形同质的是社会主义革命、改造与建设,他们都是“危险的游戏”,用革命方法来完美社会,这是在干预事物的自然发展进程,其结果可能变成对大家包括实验者本人的悲剧 荒诞《狗心》的情节荒诞可笑,离奇古怪 这部作品的荒诞主要体现在情节的构思上 这部小说从整体来看线索十分清晰,主要讲述了流浪狗沙里克,手术之后变成人,后来又变回狗的过程 狗变成人这一主题本来就是一个最大的荒诞、怪诞 更加荒诞离奇的是流浪狗变成人以后还被政府任命为莫斯科公共卫生局清除流窜动物科科长,成为了公务人员,为政府执行公务 叙述视角《狗心》的叙述视角与众不同,玄妙奇特 《狗心》一开篇就不拘于常理,以流浪狗“沙里克”的视角来观察现实世界,叙述了它的遭遇和状况,以及自己对这个世界的认识和感受 借狗眼来观察现实世界,而且还能够准确地反映当时的现状,确实有些荒诞可笑 结构布尔加科夫在《狗心》的叙事中加入了许多戏剧创作的因素,如情节的冲突、场景的变换、大量的对话等等 从戏剧的角度看,小说可以分为4个部分:序幕、第一幕、第二幕和尾声 小说的第一章是序幕,从狗的视角向读者描绘了一幅阴森恐怖的世界图景:暴风雪、寒冷的街道、资本家和狗、孤苦伶仃者和无家可归者 这里用狗的视角叙事有两个好处:一是可以客观地反映新世界的世态人情及其混乱状况,以便与它即将迈入的旧世界—教授的家形成对比;二是有助于刻画狗的性格特征,以便同后来的沙里柯夫进行比较 第二至第四章是第一幕 前两章向读者介绍了公寓中的住户,包括他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以及狗沙里克的性格 在这一部分的叙述中,由于狗的视角和思维不足以全面反映它所面对的复杂世界,所以叙述者的形象开始显现,但他并没有对事件做出直接评价,而是通过人物之间的对话、结构细节以及对事件所做的情境说明来表明自己的态度 第四章是第一幕的高潮和结局—手术和沙里克的死亡 这一过程是由全知全能的叙述者转述的,通过其叙事的语气及用词,读者能感觉到人物形象与狗视野中的形象有所不同 这种不同视角中人物形象的差异暗示着人物性格的双重性和复杂性 第二幕由第五章博尔缅塔尔的日记拉开序幕 这一部分的叙事别有新意 博尔缅塔尔虽然也是专家,但他并不具备普列奥布拉仁斯基的丰富经验和深刻洞察力,以他为叙述者的实验观察记录必然充满了惊奇与不解(从他记录笔迹的变化就可看出) 这样展开叙事的目的在于引起故事内在和外在参与者的好奇心,共同期待事态的进一步发展 第六至第九章以叙事者的视角描述了“新生之人”的“进化发展”及其最终灭亡,因为在这关键的一幕中只有他才能将所有人物控制在自己视野之内并客观转述事件发展的全部过程 尾声讲述了由于教授高超的技艺,沙里柯夫又变回了沙里克 这里除了作者的声音之外又出现了沙里克的声音,仿佛一切重又回到起始状态 这种首尾呼应的叙事方式造成了一种开放的文本结构,预示着教授的实验仍将继续,并且循环往复 《狗心》创作于1925年,原拟在文学丛刊《矿藏》上发表,同时布尔加科夫又与莫期科艺术居院签订合同,准备把其改成剧本在“莫艺”剧院上演 但由于作者当时其他一些作品遭“拉普派”批评家攻讦、非难,认为有反苏维埃政权之嫌,手稿被没收,禁止发表,自然也就更不能演出了 直到60年后的1987年6月才首次发表小说《狗心》 当月,话剧《狗心》也在莫斯科艺术剧院上演,一时间观者蜂拥,场场爆满 《狗心》小说的出版与话剧的公演引起了苏联文坛巨大的反响,由此始,苏联又一次掀起“布尔加科夫热”(第一次是20世纪60年代) 中文译本1998年,《狗心》,戴骢、曹国维意,作家出版社2006年,《狗心》,吴泽霖译,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米·布尔加科夫(1891~1940),俄罗斯作家 出生于乌克兰基辅市一个教授家庭 自幼喜爱文学、音乐、戏剧,深受果戈理、歌德等的影响 1916年基辅大学医疗系毕业后被派往农村医院,后转至县城,在维亚济马市迎接了十月革命 1918年回基辅开业行医,经历了多次政权更迭,后被邓尼金分子裹胁到北高加索 1920年弃医从文,开始写作生涯 1921年辗转来到莫斯科 1920年开始在《汽笛报》工作,发表一系列短篇、特写、小品文,揭露并讽刺不良社会现象,以幽默和辛辣的文风著称 1924~1928年期间发表中篇小说《不祥的蛋》(1925)、《魔障》(1925),剧本《卓伊金的住宅》(1926)、《紫红色的岛屿》(1928) 1925年发表长篇小说《白卫军》,描写1918年基辅的一部分反对布尔什维克的白卫军军官的思想行动 1926年小说改编为剧本《土尔宾一家的命运》,上演获得成功,但也引起争论 1927年他的作品实际上已被禁止发表 1930年,在斯大林的亲自干预下他被莫斯科艺术剧院录用为助理导演,业余坚持文学创作,并重新开始写他一生最重要的长篇小说《大师和玛加丽塔》(1966)直到逝世 其他著作有剧本《莫里哀》(1936)、传记体小说《莫里哀》(1962)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