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四九年,人民解放军“解放大西南”的战役在继辽沈、淮海、平津、渡江战役之后以摧枯拉朽之势在云、贵、川、康展开:第一野战军在进军西北的同时,分兵第十八兵团由贺龙率领,在秦岭进行战略佯动,牵制了国民党胡宗南军事集团;而由刘邓领导的第二野战军隐秘地跟随进攻湖南及两广的第四野战军南下,成功地实现了对蒋介石的战略蒙蔽,在第四野战军两个军的协同下一举歼灭了扼守川东门户的宋希濂军事集团 其后,二野第三兵团攻入川东,第五兵团攻入贵阳,第四兵团攻入云南,十八兵团兵分三路由秦岭南下入川,彻底完成了对胡宗南军事集团的战略大包围 同时,也充分利用国民党内部矛盾,成功地策划、促成了四川地方将领刘文辉、邓锡候、潘文华等倒戈起义 最后一野十八兵团与二野四兵团南北夹击,在西昌胜利地结束了国共两党在大陆上的军事斗争 唐国强毛泽东中共中央军委主席刘劲周恩来国务院总理赵晓明胡宗南西安绥靖公署主任许道临蒋介石中华民国总统董照王陵基管寿义刘文辉苏廷石贺国光赵雍贺龙第一野战军第18兵团司令员史鑫邓小平第二野战军政委鲁玉杰刘伯承第二野战军司令员邓晓光蒋经国台湾地区前领导人罗蓬顾祝同国防部参谋总长曲国强周士第王跃进裴昌会周征波刘忠张勇曲明光刘峰张群于雷罗列张志坚邓锡侯关景利潘文华王辉宋希濂陈经书黄隐梅小峥李井泉颜彬胡耀邦中共中央总书记谢伟才黄宜轩商人曾坤谢老板龚和平俞济时袁满孙赞魁吴坚李文张浩徐远举陆亚雄熊克武黄良宇韦杰李楠王新亭孙珩罗广文刘凯盛文王毅王瓒绪宣晓鸣陈克非赵志刚黄实陈勇裴方参谋长钟宇裴军官廖曦裴军官范明裴军官曾晓利裴军官高君秘书张路我军干部李康生、钱路劼以上参考资料: 是峨影厂拍摄的建国60周年献礼重点影片 导演由厂长李康生亲自挂帅,全体职员总动员,还出动了峨影厂最贵的一批道具——价值200万美元一辆的老爷车,当年张群、李宗仁等都曾坐过 峨影厂花费重金打造的一架蒋介石专机——美龄号1∶1模型以及扮演蒋介石的国内第一代特型演员许道临先生,扮演毛泽东的唐国强也参与拍摄 鏖兵天府图册(3张)《鏖兵天府》围绕成都的解放历史展开,涉及蒋介石败走重庆、弃蓉而逃、刘邓大军入川、解放成都、西昌等众多历史事件 摄制组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昨天这场戏虽然看似简单,但是全剧中最贵的一场戏之一,因为“蒋介石”迈上的这架“美龄号”是按照1:1的规格制作的模型,比原型飞机还重了3倍,除了不能开,所有的构建都与“美龄号”一模一样,造价接近50万人民币 此外,剧组还动用了峨影厂的一批镇山之宝——当年收购来的国民党军用老爷车,其中很多辆都是当年张群、李宗仁的座驾,十几年前有人出100万美元都没办法买走一辆 阐述一开始就引用了克拉考尔关于电影本性的定义,“物质现实的复原”,在这里,并没有探讨电影本体理论的意思,也没有明确赞同某一影像美学主张的意思,而是《鏖兵天府》属于重大革命历史题材,既然是面对历史,就应该是“物质现实的复原”,高度的写实性,不能有半点主观的夸张和浪漫,这与“真实地讲故事”是有本质的不同,因此,这一点要由中央“重大题材领导小组”予以审查和认定 然后,这“活儿”首先就是美术部门和摄影部门的,请在所有的造型元素上都尽量地实现“物质现实的复原” 也许有人会提出:“物质现实复原”与“戏”本身是矛盾的,两者如何统一 这里,就要从《鏖兵天府》的“戏”说起了 《鏖兵天府》仅从字面上看,就会感到一种烽火弥天杀声震地的“全武打”阵势,但从剧情内容上细看,就会感到它实际上是一个“文戏”,(这是编剧在阅读了大量的历史资料后得出的结论) 解放大西南的战役是在新中国成立后打响的 在这场战役中并不是没有“打仗”,但可以说几乎所有的“仗”都打得没有军事意义,也就是说那个“仗”无论打不打,甚至哪怕国民党军队“胜利”那么一两回,都完全改变不了国民党政权的土崩瓦解之势 它无法与“三大战役”、“渡江战役”相比,战场上的胜负,会在政治上、军事上产生全局性的影响 所以,《鏖兵天府》拍“打仗”会非常没劲,而且“没戏” 但是,如果换一个角度,就会发现这段历史很有“戏”,“戏”在哪里 一个新生的政权要“打扫房间”,而那个没落的政权却赖在“房间里”不想走,问题是那个“不想走”的仅仅是这个政权的头儿,他手下的那一群跟班随从早就想走了,因此“戏”是在心理心态上,而不在“打仗”上,所以《鏖兵天府》是一个“文戏”,(刚巧,我在福建参加60周年重点影片创作研讨会上,中宣部文艺局的领导对我说:《鏖兵天府》不要拍打仗,拍文戏 可见认识高度一致) 因此导演和演员都要抓住一个“心”字来出“戏” 这个“心”字怎么讲 对国共双方来讲都是三个字 共产党方面,从领袖、将帅到战士,都是三个字:心情好 国民党方面,从总裁到军政大员,从“中央”到“地方”也是三个字:心事重 导演从这里首先对演员提出要求,因为“拍戏”、“拍台词”最终都是“拍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