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仅从记载中黑火药作坊的数量和泺口地区的工厂承载能力来计算,确实可以判断出当时小作坊群到底有多么拥挤不堪。连续爆炸,确实有可能发生,不能成为疑点。
除去这一点之外,再无更多线索。恐怕需要从其他的文献中继续探寻,那么唯有一个“陈海宁”的名字,可谓检索的关键词。
令我惊讶的是,没想到以这个名字一路检索,直到1880年,竟真的有所收获。“陈海宁”这个名字,出现在一个大名单中,名单内容为1880年山东机器局的新入职人才和职位。
陈海宁主管的是机械制造,由此可见,他不仅不是一个毫无经验而造成惨剧的冒失鬼,还是山东机器局一个元老级的技术人才。
这下变得有意思起来了。
不过我还要更加谨慎,虽然地点上的重合度很高,但也不能排除这是一个同名者。我必须再找到更多更充足的关联性证据。
可是接下来的检索就没有那么顺利了,我所使用的数据库可以检索到的有关“陈海宁”这个名字的信息只有三条,除去前面已经搜到的两条之外,还有一条要比1880年还要靠前一年,也就是1879年。报道说,在上海的江南制造总局有一批徐寿的学生毕业(或者可以称为出师),我在毕业学生名单中再次见到了“陈海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