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在诗中采用古典形式,格律严整,音乐性强,含蓄而隽永,倾向于内心的真实,又富于哲理。作品从自然永存与人生无常的对比,烘托出肯定现实、面对未来的积极主题,使内容与形式达到有机融合。
作品选录
我们沿着小径行走,肩并着肩,
心底一片纯净的凝捻,
我们手握着手,无言……
在暗淡的花丛中间;
我们像一对情侣似的走过,独自,
看夜中草地多么的清碧;
给梦想者一轮友好的明月,
让我们共享这仙女的佳果。
随后,我们在青苔上死去,
远处那树丛正亲密絮语,
孤单,有温馨的疏影迷漫;
天上,那无边的清辉如练,
我们哭泣着重又相见,
啊,我亲爱的沉默的伙伴!
——节选自《友好的森林》
《荒原》
成书时间:1922年
作 者:艾略特
作者国籍:英国
体 裁:诗歌
托马斯·斯特恩斯·艾略特(1888~1965)是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最有影响的英国诗人、文学评论家。《荒原》是他的中期作品,是他的代表之作,也是西方文学的划时代作品,现代主义诗歌的里程碑。
全诗共分5章,400多行。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伦敦如一片枯萎的荒原,死亡罩在上空,人虽生犹死,成为没有灵魂的幽灵,现实社会如地狱。上流社会的淫欲和罪恶与低层社会卑鄙龌龊的肉体交易,突出表现了人们的精神枯萎和社会的道德堕落,人们成了丧失人性的行尸走肉。荒原上庸俗、肮脏、罪恶毁灭了大自然。人在欲海中死去,在死亡的欲海中反思,洗刷自己的灵魂。诗人盼望救世主复苏。最后,诗人借雷霆的话告诫人们:要施舍、同情、克制、皈依宗教,这样大地才会复苏,人们才会摆脱枯萎的荒原,获得新生。全诗体现出当时一代人的精神病态和精神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