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科学的天
我们现在说天是自然的,似乎是不言而喻的,很容易的。在中国古代,天命论和天人感应说在统治者的推崇下成为社会主流思想时,要说天是自然的,没有意志的,不能赏善罚恶,那是非常不容易的。
最初,最高统治者天子是奉天命来治理人世间,他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殷纣王政治搞乱了,周武王带领军队向朝歌进军。眼看大势已去的殷纣王提出疑问:“我身上不是有天命吗?他们怎么可以推翻我呢?”思想家对这个问题作出这样的解释:“皇天无亲,唯德是辅。”殷纣王缺德,天不辅助他;周文王有德,皇天就辅助他,因此他就取得了胜利,要取代殷纣王,成为上天支持的统治者。这就是古代所谓“天命”。这就从理论上论证了西周政权的合法性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上天赏善罚恶的观念开始流行。春秋战国时代,天命赏善罚恶的观念受到两个方面的冲击:一是天文学的发展;二是哲学的发展。
在天文观测的过程中,天文学家掌握了大量的天文资料,认识到天的运行是有规律的,有些现象是偶然发生的,都与人事无关。荀子归纳这类思想,写出《天论》一文。他首先提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常,就是规律。尧是圣王,是最伟大的正面人物;桀是暴君,是最坏人物的代表。尧、桀是人的好坏两极。荀子认为天的运行是有一定规律的,不因为好人当政或坏人当政而有所改变。好好治理,社会就安定;随心所欲,天下就会大乱。与上天没有任何关系。一个人只要勤劳节用,那么,天就不能使他贫困。相反,如果懒惰又浪费,那么,天也不能使他富裕。营养充足又能适当活动,身体自然健康,天不能使他患病;如果营养不足,或者懒得活动,就难免患病,天也不能使他健康。坚持按社会法则办事,就能平安生活,天也不会给他降灾祸;如果胡作非为,那么,天无法使他免祸。这就是荀子所说的“天人之分”。天有它的客观规律,人可以有自己的作为。天命论认为“民之所欲,天必从之”。荀子说:天不因为人们讨厌寒冷而取消冬季,天怎么会随从人们的欲望呢?因此,人们不必祈求上天,只要按天的运行规律,努力奋斗,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动性、积极性,就能为自己创造美好幸福的生活。总之,荀子把天视为自然之天,没有意志,不会赏善罚恶,也不会顺从人民的欲望,只是有规律地周期性地运行着,例如昼夜更替,寒暑变化等。